生活家

导航菜单



当前位置: 首页  /  社会  /  正文

六七十年代“上河工”,农民是自己做饭吃,还是生产队里安排?

阅读:30

六七十年代“上河工”,农民是自己做饭吃,还是生产队里安排?

由于河水泛滥,灾害肆虐。伟人毛泽东主席发出了(一定要根治海河)的伟大号召。浩浩荡荡的治理海河大军(公社社员),整装待发。卷好被褥,备好小推车,或扁担土篮。小队河工由生产对长指派,大对是脱产干部公安员或民兵连长带队。那时是人民公社,集体是大对,生产队属于小队人少,吃饭由大对安排。

说说生产小队安排出河工的趣事,我们村生产小队队长指派一社员出河工说,王玉龙你去出河工,一个月完工,王玉龙说一个月我不去太长,对长说:三十来天就回来了。王玉龙说那行,一个月不去,三十天就去。[捂脸]没文化。

在说说吃饭的趣事;那时挖河清淤是苦累活,不是壮劳力不能去。由大对指派一名会做饭的社员,柴米油盐由大对出。那时出河工能管饱,有些人为了给家里省点粮食解决温饱问题才出河工的。有能吃的,一人吃一扁担卷子(那时蒸的卷子是死面的)真的!

本人七五年高中毕业后的冬天,参加了公社的整修乱河滩工程。用石头沏好河道,两边的乱河滩填土造田。

我白天参加轰轰烈烈的工地劳动,整个工地到处红旗招展,大广播喇叭播放着鼓舞士气的各大队的好人好事和工程进度,间隔播放红色歌曲与国内外新闻。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,公知们所说的懒汉在这里是很少见的。

晚上住在附近村的民房里,自带铺盖,我还有给广播站写稿子的任务。广播员是我高中女同学,我的稿子经常被广播,我们生产队大干快上的劳动成果也广为人知,好人好事受到鼓励,也更促进了劳动进度。

吃饭各大队有食堂,早饭和午饭送到工地,晚上回住处吃。吃的粗细粮结合,早上有咸菜稀饭馒头,中午粗粮和燉菜汤,每份菜里都有几片五花肉片,晚饭粗细粮混合,也是燉菜,不用社员个人负担。很难忘的治河造田劳动场面,一生的记忆。

那个年代挑河固堤,兴修水利,是最艰苦的重体活。

每年冬春农闲季节,生产队除留下年老体弱的人在家搞田间管理外,所有男女劳力都要全部上水利。

水利任务有上级政府下达,有县水利工程,本乡镇挖河固堤工程。水利工地最近的离家有十几里、最远的距家有五六十里路。

一般每年秋收秋种基本结束,十二月初、到来年二月底,至少要用两三个月时间上水利。水利开工后一直要干到腊月二十八九才放假回家过春节。在家顶多休息四五天,来年初二三又要返回水利工地。

上水利都是以生产队为单位划分土方任务。各人自帶被子行李,吃饭有生产队提供,每个队一个食堂、选派专人烧饭送到工地。

那时大概平均每人每天按1·5斤大米标准,早中饭每顿各6两干饭,晚上3两稀饭。加班或打晚班抢工程进度,再另外加餐。

这个粮食标准对现在人来说,要吃上两天。但对那时全靠人工干水利重体力活的人来说,根本就吃不饱,只有多用瓜菜代替。有条件的生产队十天半月,将饲养的猪在家屠宰后,把猪肉送到工地,改善生活、补充营养,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。

上水利工地的社员,每天无任何经济补贴,只有生产队记工分。每天工分要比家里劳动力高2到3分,各个劳力按平时评定工分标准以此类推。有的按土方计工,可多劳多得。这些工分都参加生产队年终分配,国家不给任何补贴或报酬,全部有各生产队全体社员负担。

这些大的水利工程,大多是国家重点水库、通江达海河道和加固埂堤工程,少数是农田灌溉河渠。国家的大型水库等工程,如今已成了城市自来水取用水源头,少数河湖成了湿地公园、游览景点。有的是航运河道和泄洪、提水闸站。

这些水利工程,当时国家未给一分钱,都是农民尽义务,顶严寒、冒风雪、战冰冻,脚穿草鞋、身着薄衣,肩膀压出血、手上磨出泡,硬是靠肩挑手挖,忍饥挨饿、用辛勤汗水,艰苦奋斗、顽强拼搏,无私奉献干出来的。

当初农民在水利工地付出的苦衷,是现代年轻人难以想象、也是笔者难以用文字表达的。当今,这些水利工程,都发挥了抗拒洪涝灾害、农田水利灌溉能力和巨大的水利枢纽基础作用。有着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和激励后人的“战天斗地”精神。

综上所述,农民在那个年代,挖河固堤,兴修水利,不是像网络上有少数“喷子”、不顾客观事实,歪曲说什么兴修水利是农民为自己而干、且是国家给钱的。我想对说这种话的人,不管你居何用心,但不能歪曲事实、违背良心。如有不信,请你多学点历史或回家请教你们仍然健在的前辈,从他们那里可以找到实事求是的正确答案。

总之,过去农民“上河工”,只记工分参加生产队年终分配,由全体社员共同负担。对此,国家从未给过任何经济报酬,是农民在无私的为国家尽义务、作奉献!

“吃水不忘挖井人”,请当今年轻人,不要忘记过去这段兴修水利的历史,更不能忘记农民曾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作出的无私贡献!

上述由于各地情况有别,因此仅供交流参考!(原创)

上河工,在东北也称“岀工”,就是修河堤,清河淤泥,还有水库坝,另外,修梯田也是如此。

一般都是以生产队为基本单位施工,伙房由生产队统一管理,住的冬季都住在当地老乡家里,也有自己搭窝棚住的。非常艰苦。

六七十年代文“上河工”,农民是自己做饭吃,还是生产队里安排?

答:六十年代修水库,那时我还小,没有经历过。七十年代修大渠,我亲身经历过,最高兴回答题主提出的问题。

那时1972年秋后,生产队里的大秋庄稼都已收完,粮食已分给大家入库。生产队里刚要准备农田基本建设。接到县里的通知,号召各公社各大队各生产队出民工,要在本县里修一条大水渠,起名叫(五一大渠)意思是第二年春天五一节前修好通水。因为上游有个“安格庄”大水库,(水库是59年修的)水库很大,水库里的水成年的顺河流去,而下游有好多村庄的山坡地浇不上水,年年粮食欠收 眼看着水白白的流走。县里设计修这个大水渠,目的就是让下游的村里的庄稼浇上水,以保丰收。

设计这条大渠,工程复杂而艰巨,逢山挖山,逢沟垫方,任务重,时间紧,必须在上冻以前,修出这个大水渠。

我们村里接到任务,随即组织了40名精干年轻的男女民兵,去参加这个修渠任务的劳动。有27个男的,有13个女的,其中就有我,并且我还算个带工的。

命令一下,我们就整装出发,这个大渠的地方离我们村有20公里远,那时没有汽车,我们背上行李和自己所用的东西,徒步向目的地走去,路都是山路,崎岖不平羊肠小道,整整走了一上午,才到了目的地。

到那以后,住的是民宅,他们那的房,三间屋子只有一间被隔断,其余两间是通着的,那大炕很长,我们十个女的都挤在这个大炕上,那里没有电,晚上每个宿舍发一根蜡,用蜡照明。还清楚的记得,公社的文艺宣传队去工地演出,因为是夜间没有电,戏台上用气等来代替,台上挂了六七盏气灯,那气灯里的气很少,是等不到演出完的,演着演着,一会儿这些个灯灭了,那工作人员就赶紧摘下来,用气管子打气,(就是打自行车用的气管子)打上之后就会亮,赶紧挂上,一会那个灯又灭了,就赶紧给那个灯打气,循环打气,循环挂灯,一直到演完为止。

至于吃饭,是各村租民宅立食堂,一走就带上了玉米面和玉米渗、红薯、大白菜等生活用品,借用民宅的大锅做饭,食堂里留三个人做饭,有一个男的两个女的,负责做饭送饭,他们每天早上三点就起床做饭,用为五点就开饭,七点钟必须到工地的。一般早饭都是粥,有时是红薯粥,熬一大锅粥。中午饭是窝窝头和白菜汤,说是白菜汤,盛在碗里就看见几个白菜叶,剩下的都是汤,喝的水是蒸窝窝头篦子下面的留锅水,晚上还是喝粥,没有炒菜,吃咸菜。那时虽然吃的都是粗粮,但让吃饱,没有定量,不限数,(我还记得每天中午吃三个窝窝头呢)生活虽然艰苦,但大家的劳动热情很高,谁也没有怨言,知不道跟哪儿来的这种精神头。

那时我村分包的地段,有垫方也有挖方,挖方都是石头,还得抡锤打眼放炮;垫方,用小车推土,垫一层打一次夯,打夯的时候喊号子,那前呼后应的号子声响彻山谷。

我们村实行同工同酬,干一样的活儿小,记一样的工分,由于是出民工,夜里白天都在外地,一天一个整劳力记15分,我们去的女同志身体都很棒,和男同志一样干活,抡锤打眼放炮,推小车垫方,所以也记一样的工分,都是一天15分,我记得一共去了一个月,我挣了450分。

那个季节天气一天天的寒冷,我们的手脚都裂了裂口,有时还流血,那时哪有护肤品,我走时,母亲让我拿上了一块羊油,手和脚裂了口子,就在蜡灯下烧一下,就会流油,再将此油搓在手上和脚上的裂口上。……

一个月后,也入冬了,地也冻了,我们胜利的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,高兴的回家了。

(斩断第一段回忆)

标签

六七十年代上河农民做饭还是生产队安排


相关文章列表

六七十年代,几千人一个工地搞建设,后勤保障和娱乐是如何合理安排的?

六七十年代,几千人一个工地搞建设,后勤保障和娱乐是如何合理安排的?

那时是大锅饭!真正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[赞]很高兴接受邀请回答这个问题:六七十年代,我在农村有幸多次参加大大小小的农田基本建设,那时叫会战。大工程往往是全县几万十几万人参加,但是都做的井井有续並不混乱。...


生产队时期的农民,主要吃什么?

生产队时期的农民,主要吃什么?

有些人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,只是道听途说看着现在吃的比那时候好了,就全面否定那个时代。首先说现在比生产队时代又发展了三四十年,如果还吃不好,那我们对得起谁?解放前老百姓别说吃不饱穿不暖,衣不蔽体,甚至卖...


秋天养肝好,还是春天养肝好?

秋天养肝好,还是春天养肝好?

大家好,按照中医理论,春天是肝主令之时,就像树木生长一样,肝的生理功能在春季更活跃,表现为肝气旺盛,以助升发。所以,春季养肝更好。  此时养生以养肝为先,但不能过于补肝,否则容易肝火过旺,或因肝气...


以现在的社会风气,还能回到六七十年代人们相处的方式吗?

以现在的社会风气,还能回到六七十年代人们相处的方式吗?

强制:也能回:但是应该效果:为倒退,演电影可以,也可以回到母氏社会。社会的发展,时代的变迁,通讯网络已改变人们之间的相处。随着工业的步伐,人们奔赴于各方面工作,相隔千里,相聚一堂的日子虽然减少了,通讯...


生产队时期你们那里的队长家生活水平比社员好吗?

生产队时期你们那里的队长家生活水平比社员好吗?

跟普通社员差不多。我下乡在樵坪公社新式茶场,队里干部基本同社员一样的劳动,像大队书记她兼区委委员、不开会一样的话同社员一起劳动。茶场有三位社员,有位是大队副支书兼民兵营长,跟我们一样不挑粪就是拿锄头去...


有位网友说:99%的农民不希望单干,大家认为他说的靠谱吗?

有位网友说:99%的农民不希望单干,大家认为他说的靠谱吗?

反映了现实一部分人的愿望,但百分之九十九,太过了。单干,包产到户,是八十年代的产物,也是大多数农民工的共同愿望。也是改革开放的先声。现在,合作化生产,是一部分农民的愿望。大量年轻人进城,机械化程度提高...
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