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家

导航菜单



当前位置: 首页  /  美食  /  正文

秦始皇时代的人们都吃些什么?主食蔬菜是如何烹饪的?

阅读:33

秦始皇时代的人们都吃些什么?主食蔬菜是如何烹饪的?

在秦始皇时代,四川人还不吃辣,像今天常见农作物玉米也没有,辣椒和玉米要到明朝末年才有;常见的水果葡萄和西瓜也没有,葡萄要等汉武帝找人培育,西瓜得穿越到五代十国。


还有诸如黄瓜、西红柿、土豆等外来果蔬也没有,听上去好像什么都没有,那秦朝人主要吃什么呢?


别着急,咱们先从主食说起,再说果蔬,最后看看秦朝人喝什么酒。

秦朝人的主食


说起秦朝人的主食还是挺丰富的,有黍、稷、稻、麦、麻、豆等,但最为普遍的主食也就两种,即黍和稷,上等的黍、稷称为“嘉谷”,清人段玉裁在《说文·禾部》中注释,说“嘉谷”就是小米。


不过从严格意义上讲,还是有区别的。黍是黄米,有粘性,可以用来包粽子。而稷又称为粟,品种多样,有的可能用来酿酒,是为五谷之首。


麦为北方作物,但由于那时还没有石磨,普通人也吃不上面粉。加工方法都比较粗糙,普通人家的麦子就是直接上锅蒸,叫作“麦饭”,在《尚书》中称为“粒食”,孔子当时也吃“粒食”。


但是如果你是军人或者将领,那你就有口福了,把麦子磨成粉,在当时属于高科技,这项技术掌握在国家和军队手中,秦军当时已经可以吃上“肉夹馍”了,而且还有蒸饼和汤饼。


说起这“肉夹馍”,明明就是“馍夹肉”嘛,这个名称的古汉语是“肉夹于馍中”,所谓“肉夹馍”则是古汉语的省略句式。


不过秦朝没有发酵技术,“肉夹馍”都是死面儿,要想吃发酵的“肉夹馍”,那得去汉朝之后了。

居住在北方的平民很难吃到产自南方的“稻”,但如果你是皇亲国戚,南方的东西也都不在话下。但是那时的稻产量很低,孔子把吃米饭和穿锦缎都看作是一种高级消费。


麻这种作物,结出来的子可以食用,今天常见的麻油,就是用麻的果实炸出来的。除了能食用,它的枝干也很有用,晒干后可以从枝干上取麻线纳千层底儿,再把枝干拿去烧火,真是一物多用。


大豆也是一种古老的农作物,据《史记》载,早在轩辕帝时,我国就已经在种植大豆了。我们经常说的五谷丰登,其中的五谷分别为稷、稻、黍、麦和菽,其中的菽就是指大豆。


秦朝人的大豆主要是煮着吃,也可以打碎和其他谷类一起食用,这种饭被称为“半菽之饭”,不过你要想吃豆腐还是要等到汉朝中期以后。

秦朝人的肉食


在吕不韦组织编写的《吕氏春秋·本味篇》中,说天下最好吃的肉呢,有点奇葩,是猩猩的唇、獾獾的脚掌、燃鸟的尾巴肉和述荡的手腕肉,以及牦牛尾巴肉和大象的鼻子。


而最好的鱼呢,则有洞庭的鳙鱼、东海的鲕鱼、醴水的朱鳖以及萑水的鳐鱼。不过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肉,则是熊掌。可惜,孟子说了,鱼和熊掌,二者不可兼得。


当然,上述这些肉类也不是平民能吃到的,听听就算了。那平民吃什么肉呢?其实和我们今天吃的肉也差不太多,如如猪、牛、羊、鸡、鸭、鹅、鱼、兔、鹿等,还有狗肉,樊哙就是屠狗出身嘛。


此外,还有一些野味儿,如猫头鹰、乌鸦、老鼠等,吃得人就更少了。


肉类在烹饪时,还有各种佐料,如酱油、豆豉、花椒、肉桂、生姜、香茅草等,各种肉类加上调味料,也就有了灵魂,吃起来虽然惬意,但吃的机会也不多,平民毕竟不是贵族,该省还是要省。

秦朝人的果蔬


秦人已经可以吃到不少水果了,如桃子、李子、大枣、樱桃、海棠果和枇杷都可以吃到。


最为常见蔬菜有两种,一种是葵,另一种是芹。


葵是古菜单里的常见菜,被誉为“百菜之主”,而且品种也很多,有记载的有冬葵、荆葵、菟葵、蔠葵和戎葵等。我们现在还在吃的有冬葵,又叫冬寒(苋)菜,如果按季节可分为春葵、秋葵和冬葵。


这种植物最大的特点,就是易种植,可以人工种,也可以野外生长。


芹,也是先秦时期的常见菜,不过并不是我们现在的西芹,而是如今的水芹。


此外,还有菖蒲、荷(藕)、芥、葑(曼青)、韭、山葱、山蒜、蕨菜、苦荼、笋等蔬菜,但大部分植物还处于在认识和栽培过程中,食用范围是很有限的。


菜和饭都备齐了,就可以烹饪了,下面看下秦朝人的烹饪方式。

秦朝人的烹饪方式


秦人的主要烹饪方式还挺多,有炙、炮、煮、蒸、煎、脍、渍、醢[hǎi]、脯、熬、羹等。


煮、蒸、煎、羹,这四种方式,和我们现在的做法差不多。炙和炮都是将食物架在火上烧,过程有所差别。炙就像烧烤一样,而炮则类似于叫花鸡的做法,裹泥烤。


脍就是蘸上佐料生吃,如生鱼脍、鲈鱼脍,还有牛肉、羊肉、鹿肉等。渍的方式与脍接近,就是上等新鲜肉,切成薄片,放入美酒中浸泡一夜。第二天就可以开吃了,吃的时候也要蘸上佐料。



醢就是酱一类的,如牛醢、鱼醢,蔬菜也可以,如桃醢、豆醢。脯就是肉干,什么肉都可以做。而熬呢,并不是指将食物久煮,而是将牛肉、羊肉等捣烂,再用桂皮、生姜、盐等调料腌制一下,最后将其晒干,有点类似今天的腊肉做法。


佳肴已备好,好不容易聚个餐,酒肯定是少不了的。

秦朝人喝什么酒?


周礼中有饮酒礼,主人向宾客进酒,谓之献;宾客还敬主人酒,谓之酢;主人先自饮,然后劝宾客饮酒,谓之酬。


在秦朝身居高位,酒量不行,那是肯定不过关的。天子宴请诸侯,那可是要九献的,不过还好,那时的酒度数低。喝多了不一定会醉,那一定会很撑。


如果迟到了,那会儿就有罚酒了,而用饮酒器也是超大的,叫“经程”。


不过在战国时代,最好的美酒产自中山国,叫“狄希”。后来中山国被赵国所灭,其酿酒技术也就传到了赵国,所以赵酒此后也出名了。


《淮南子》里有“鲁酒薄而邯郸围”,楚国发兵围攻邯郸,与赵酒也有一定关系。


此外,由于秦朝一统六国,各个地域民族之间也进行了一次大融合,这种融合使得饮食文化也呈现出多种风味。


在我国最有影响力的“四大菜系”:鲁菜、苏菜、粤菜和川菜,在当时已具雏形。


尽管秦朝的美食也不少,但没有一样儿是秦始皇的最爱,因为他最想吃的是仙药,是可以长生的不老药。只可惜到他死的那一天,这种药也没吃到,估计这是他最遗憾的事情。


综上所述,从主食说到肉类,又从肉类说到果蔬,最后还聊天了酒,以及秦朝人的烹饪方式,想必此时你已经很了解了吧?

秦始皇时代的人,主食吃不到馒头和包子,蔬菜则吃不到西红柿、土豆和红薯,就算是现在十分寻常的辣椒,当时的人也吃不到。

如果有一个喜爱各种美食的“吃货”,有幸穿越到秦代的话,那么他恐怕将会迎来一段“痛苦不堪”的经历。

为啥呢?很简单,别说种类丰富的珍馐美味,就是不少现代餐桌上常见的食物,在秦朝基本上都吃不到。

这其中,包括且不限于前面提到的馒头和包子,也包括蔬菜类的西红柿与土豆等。

甚至在佐料方面,秦代人也是单调得可怜,更要命的是,当时的烹饪方式更让不少现代人无法接受。

那么问题来了,秦代时期的人一般都吃些什么呢?另外,他们是如何烹饪食材的呢?下面就这个问题,我们简单来聊一聊。

先说主食方面。

前面提到,在主食方面,秦代的人是吃不到现代随处可见的馒头、包子的,这些东西,在当时尚未出现。

馒头,古代曾称作“蛮头”,其出现的时间,一般均认为是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。

据说是当时的季汉丞相诸葛亮,在征讨孟获时,行军途中发明了馒头,不过当时的馒头与现代的馒头形状区别较大,一说当时的馒头外形为“人头”形。

当然,诸葛亮也不是凭空发明馒头的,他也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明了馒头,而中国人最早吃馒头的历史要追溯到战国时期,只不过,如果单从外形上来讲,那时所谓的馒头,更类似于现代的面饼。

所以,从严格意义上来讲,秦代的人是吃不到类似于现代的馒头的。

包子据说也是出自于诸葛亮之手,当时他命士兵将牛羊肉斩成肉酱拌成肉馅,在外面包上面粉制成,其用途主要是为了祭祀。

只不过,至少在宋代之前,是没有包子这个称呼,当时不管是里面带馅的还是不带馅的,全部都统称为“馒头”。

直到北宋时期,才有了包子这个名称,代指里面有馅的馒头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在北宋时虽说已经开始区分包子和馒头,但馒头一直是北宋人最爱,当时有一种叫做“太学馒头”的食品,被不少学子和官宦人家所喜爱。

具体的做法,是将肉切成细丝后,再拌进花椒面、盐等调料,最后裹进发好的面之中,这种做法,和如今河南各地流行的“花卷”十分相似。

所以包子和馒头一样,在秦代时并未真正出现,因此当时的人们也吃不到。

还有就是面条,面条在秦代是能够吃到的,毕竟我国历史上种植小麦和各类谷物的历史非常悠久,因此就足以可以制作出面条这种食物。

只不过,当时的面条和现代的面条大不相同,最早时,面条一般都称之为“汤饼”,泛指在水中煮熟的一切面食,因此在那时,这种“汤饼”形状各式各样,并不固定为细长条。

不过,秦代的人们是可以吃到面条的不假,但若是身在咸阳的秦始皇,想来一碗正宗的陕西油泼面,怕是不可能的。

为啥呢?很简单,因为油泼面的灵魂“辣子”,在当时可是没有的。

辣椒传入中国的年代,还要等到明朝末年,哪怕是同样有辣味的胡椒,也得等到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才有。

所以,秦始皇虽说也是陕西人,但却实现不了“油泼面自由”。

抛开油泼面不说,那么当时秦代的人在主食方面都吃点什么呢?基本上可以分为五大类,即稻、黍、稷、麦、菽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五谷。

这其中,作为当时餐桌上主食“扛把子”的就是稷,稷又称“栗”,即我们现代人所说的小米,是禾木科狗尾草属植物。

中国种植小米的历史,最早能追溯到六七千年前,而随着时代发展到了秦代时,小米已经是当时人们主要的食物了。

除了小米之外,还有稻也是主食之一,不过当时稻还有更重要的作用,那就是用来酿酒。

《诗经中》记载,“十月为稻,为此春酒”,意思就是十月份种下稻之后,就是为了来年春天喝到刚酿的酒做准备,这就充分说明,当时稻的主要用途,更多的是酿酒。

剩下还有黍和麦,这其中,黍就是现代人所说的大黄米,由于其粘性较大,一般用来做糕会多一点。

至于麦,在当时由于种植面积并不如栗广泛,因此只能作为一种辅食,出现在秦代人餐桌上的机会并没有栗多。

最后就是菽,所谓菽,简单来说就是豆类的总称,也可以理解为用各种豆子做的饭以及用豆叶熬成的汤。

而这种食物,在秦代时富贵人家是不吃的,比如张仪在出使韩国时,就当着韩王的面十分鄙夷地说,韩国人基本上吃的都是“豆饭”,言外之意,就是韩国国弱民穷。

所以,如果一个人穿越到了秦代,那么他每天的主食基本就是用小米做成了各种饭,比如小米粥之类,然后再来一碗用稻酿成的酒,顺便吃一块用黍做成的糕点,有条件的话,也许还会吃点小麦做成的“汤饼”。

但若是家里条件不好,上面这些怕是吃不到,那就只能和战国时的韩国人一样,每天都是“豆饭藿羹”了。

再说肉类方面。

整体来说,秦代人的肉类食物资源,还是比较丰富的。

早在商周时期,人们就已经在食用各种肉类的同时,还将不同的肉类,根据需要不同而应用到祭祀场合上。

而根据《周人.天官.庖人》中的记载,当时可供人们食用的肉类,基本上为“六畜、六兽”以及“六禽”。

其中,六畜分别是马、牛、羊、犬、鸡(查证过,当时鸡确实归纳为六畜之一)。

而六兽则为糜、鹿、麕(音军)、熊、野豕以及兔。

这其中的糜,是一种角像鹿,尾像驴,蹄像牛,面像马的四不像动物,属哺乳类,原产地也是中国,只不过这种动物早已灭绝。

而鹿一般是以梅花鹿为主,至于麕,根据考证应该就是獐子。

剩下的就是熊、野猪和兔子,上述六种肉类动物,从商周时期就已经成为人们肉食的主要来源,并且这其中,野猪也逐渐发展为圈养,成为当时主要的肉食材料。

另外就是六禽,所谓六禽,是指雁、鹑、鷃(音同雁)﹑雉﹑鸠﹑鸽,即我们如今所说的大雁、鹌鹑、田鸡、野鸡、斑鸠以及鸽子。

而除了上述这六畜、六兽以及六禽外,秦代人的餐桌上,肉食水产品的种类,也相当丰富。

在不少先秦的文献中,就记载了当时的人们对于水产品的热爱,一般常吃的有蚌、鳖、鲤、鲨、鲂(音同房)、鲔(音同为)、鲿(音同尝)、鲦(音同条)以及鲩(音同宛)。

这其中,蚌以河蚌居多,一来是容易打捞,二来肉质鲜美,而鳖则是甲鱼,鲤为鲤鱼,鲨即鲨鱼,不过由于捕捞难度较大,能上餐桌的机会不多。

另外鲂为三角鳊鱼、是一种大量分布在黄河、淮河、长江中下游的鱼类。

鲔则为白鲟的古称,一说是指现代的烟仔鱼,由于其肉质鲜美,是当时王公贵族的最爱,而时至今日,已然成为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。

鲿则是黄颡鱼,也叫毛鲿鱼,一般生活在河川溪流中,是一种淡水夜行性鱼类。

鲦则为鱼纲鲤科的一种鱼类,著名的“头鱼理论”中的头鱼,指的就是鲦鱼,至于鲩,就是我们现代常见和常吃的草鱼。

上述几种水产品,构成了秦代人餐桌上的海鲜品类,当然像虾和蟹这样常见的水产品,秦代人也是能吃到的。

这么一看的话,似乎秦代人在肉食方面吃得还算不错,天上飞的、地上跑的以及水里游的一应俱全。

当然,若是只看种类的话,秦代人吃的肉类以及水产品不比我们现代人少,但是,若是一个现代人穿越到当时,即便是他面对这么丰富的肉类和水产品的食材,照样有点难以下咽。

为啥呢?很简单,当时人们对于肉食以及水产品的烹饪方式,会让现代人没办法接受。

秦代时,榨油技术还未产生,也就是说,当时的人们还无法从各种植物上提取到油,因此,当时的人们只能吃到“荤油”。

所谓荤油,用我们现代话来说就是从动物身上提炼出来的油,而古人对这种荤油也分得非常细,比如从有角的动物(如牛羊)身上提炼出来的油叫做“脂”,而从无角的动物(比如猪)身上提炼出来的油则成为“膏”。

并且,通过大量的烹饪经历,古人也总结出了动物油脂的不同特性。

脂香,牛脂也,膏臊且腥,豕膏也。膻,羊脂也。

也就是说,秦代时的人们,已经开始使用油脂来进行烹饪,但当时的烹饪方式,却并没有炒这种,原因很简单,因为当时没有铁锅。

用铁锅炒菜,要到北宋时才开始普及,早期由于冶炼技术的落后,以及产铁量的不足,因此在很长时间内,古人是没办法吃到炒菜的。

那既然不能炒菜,秦代的人是如何烹饪的呢?总结一下的话,大致可以分为煎、蒸、煮、烤以及炖。

由于有从动物身上提炼出来的油脂,因此煎是能够实现的,不过需要注意的是,当时的煎,与我们现代人常见的将食物放在平底锅上,用油来煎还是有很大区别的。

将食物用油来煎至两面焦黄的烹饪方法,要到南北朝时期才有,北魏时的名著《齐民要术》就提到的这一点。

而秦代时的煎,大致可以理解为将食物用动物油脂简单炸过后,再将其放入加水的容器内,然后进行小火收汁,最终形成一道菜肴的做法,有点类似于现代人煎中药的方式。

除了这种外,当时主流的烹饪方式,更多的就是蒸煮炖,不管是什么食物,都可以放入锅中蒸和煮,而最方便也最快捷的,那就是一锅乱炖。

此外就是烤,与现代的烧烤基本类似,区别就是做法和叫法不同,当时将大块或者整只的肉放在火上烤的话,叫做“燔”,而把肉串成串烤,则叫做“炙”,至于把肉裹上泥巴扔进火里烤,叫做“炰”。

所以,如果一个现代人到了秦代,那么他想吃肉的话,就只能吃那种类似于煎中药一样煎出来的食物,要么就是来点蒸煮炖套餐,如果有功夫的话,也可以整一个小烧烤之类,至于炒菜之类,是吃不到的。

听起来似乎还不错,也能完全不能接受,但别高兴得太早,这里面最要命的,也最让现代人无法接受的就是,当时的调料种类可不多。

像肉类以及水产品如果蒸煮炖的话,也并不是难以下咽,尤其是牛羊肉以及水产品,蒸煮炖也能吃出个新鲜劲,但问题是,你得有相应的佐料来搭配才行。

而秦代的佐料,显然无法满足现代人的胃口。

比如,当时没有辣椒。

前文提到,现代意义上的辣椒,是在明朝末年才传入中国的,即便是辣味不太明显的胡椒,得等到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才有。

因此,这对于爱吃辣的人,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痛苦。

当时有的调味料,只有盐和花椒两种,也就是说,当时的饭菜,除了咸那就麻,要么是又麻又咸。

当然,为了解决单调的口感问题,秦代的人也想到了不少办法,比如制作各种酱料。

在秦代人的眼里,那可以说是“万物皆可为酱料”,各种青草蔬菜,各种肉类水产,乃至各种虫子,包括且不限于蜜蜂、蚂蚁等等,甚至一些昆虫的卵,均可以制作成各式各样的酱料。

而这些酱料,就是秦代人在吃饭时的“神器”,不管是吃主食也好,还是在吃蒸煮炖套餐也罢,都会随手来上一勺酱料下饭。

另外,在吃烧烤时同样也是如此,为了增加口感,各种酱料更是一应俱全,一抹一刷,然后大快朵颐。

只不过,这些“形状可疑”,散发着重重味道的酱料,现代人怕是难以接受。

总之,在吃肉食方面,秦代的人能吃的种类还是比较丰富的,六畜、六兽、六禽都是餐桌上的食物之一,而海鲜类能吃得也比较多,不过,虽说肉类品种较多,但也由于缺乏铁锅以及丰富的佐料,因此秦代人的肉类菜肴明显不如现代的口感丰富。

虽说有各种酱料,但还是那句话,在仅有盐和花椒的那个时代,即便是酱料,口感也丰富不到哪里去。

所以,正如前文所说,一个现代人若是到了秦代,虽然可以实现肉类自由,但却会因为缺乏相应的烹饪手法,以及缺少能增味的调料,导致“体验感极差”,最后也只能就着各种酱料来解解馋了。

最后是蔬菜水果方面。

先说当时能吃到的蔬菜品类。

虽说在先秦时期,人们已经开始开辟土地成规模的种植蔬菜,但由于当时嫁接技术以及培育技术的落后,蔬菜品类基本上还停留在依靠自然的阶段。

比如像《诗经》中,前后记载了多达一百多种植物的名称,但真正能被人食用的也就二十几种而已。

二十几种听起来不少,但问题是,这其中有大部分,都是那种类似于浮萍、水草之类的植物,比如“薇”、“蒿”等,这些植物既无法大面积种植,同时对生长环境要求也高,因此,只能是作为一种辅助的蔬菜。

真正能经常出现在秦代人餐桌上的蔬菜,大致可以分为五种,即葵、藿、薤(音同谢)、葱以及韭。

这其中的葵,就是冬葵,也就是我们现代人所说的冬苋菜。

葵菜的种植历史,在我国十分悠久,至少在两千多年前,葵菜就已经开始大面积种植,也正因为如此,葵菜也在古代有着百菜之主的称号。

所以,葵菜是秦代餐桌上出现最多的一种蔬菜。

而蔬菜的另一种“藿”,说白了就是大豆的枝叶,前文提到张仪出使韩国时,嘲笑韩国国民吃的都是“豆饭”,其中就包括用大豆叶子熬煮成了饭菜。

还有就是薤,用我们现代话来说,就是小根蒜或者是野蒜,这种蒜与人工种植的蒜比起来,个头较小,辛辣味也较为淡一点,因此在当时也能就着面食生吃,就好像我们今天北方人吃面条就大蒜时差不多。

而葱和韭,就是如今的小葱和韭菜,我们现代人吃的大葱,虽说发源地也是我国,但在秦代时,大葱的栽培技术还不是特别成熟,因此在当时,人们所吃的葱,一般均为小葱。

至于韭菜,同样也是由野韭演变而来,而在秦代,韭菜更多的是作为酱料食材出现的。

除了这五种蔬菜之外,现代人能吃到的大部分蔬菜,在秦代时还尚未出现,有不少蔬菜都是等到张骞出使西域后带回来的。

比如黄瓜、香菜、胡萝卜等,另外茄子是南北朝时期才有的,而菠菜、丝瓜要等到隋唐,南瓜、土豆、红薯、玉米就更晚了,得到了明朝才有。

此外还有番茄、洋葱、西葫芦这种在现代极为常见的蔬菜,是在清朝时才传入我国的,秦代是自然也没有。

也就是说,秦代时,比较主要的蔬菜就是葵、藿、薤、葱以及韭这五种,其他现代普普通通的蔬菜,秦代人根本吃不到。

并且,受烹饪方式以及器具的限制,对于蔬菜的烹饪,秦代也是比较单调。

史料上记载,秦代时对于蔬菜,除了做酱料之外,剩余的就是“菜齏”(音同击)和“菜菹(音同组)”。

所谓菜齏,就是将菜加葱姜以及调料进行腌制,类似于我们现代的腌咸菜。

而菜菹就相对复杂一些,简单来说,就是在煮沸的开水中加上盐巴,然后将菜放进去轻煮后捞出,和“焯菜”一样,然后切碎,拌上酱料后食用。

这两种方式做出来的蔬菜,想必搁到不少现代人身上恐怕都不太容易接受,吃一顿两顿还行,要是天天这么吃,那真的可以用《水浒传》中鲁智深说的那句“嘴里淡出个鸟”来形容。

至于说想改善一下口感,吃个炒青菜,那更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
最后就是水果,水果不需要太多的烹饪方法,果实成熟摘下来就能吃,不过,在秦代时,人们吃的水果同样没有现代人丰富。

葡萄和石榴,是张骞带回来的,西瓜在唐朝时西域才有,真正进入中原得到了宋朝,菠萝是在明代才传入,至于苹果,到了清朝才有。

而秦代人能吃的水果,主要则是梨、桃、杏、枣,以及橘子、樱桃等。

上述便是秦代人所能吃到的大部分主食、肉类以及蔬菜水果,与我们现代人相比,秦代人在食物上显然更单调一些,一来是各种食材的品类相对现代要少上很多,二来则是受烹饪方式的限制,当时主食以及肉类的烹饪方式,更多的就是蒸、煮、炖,要么就是烧烤,搭配上酱料一起吃,所以,如果一个现代吃货穿越到秦代,面对当时的饮食习惯,绝对是极其不适应的。

如果你是个吃货,要回到秦朝时期肯定痛苦不堪,即便对吃没什么兴趣,如果面对秦朝时期的各种食物,估计也觉得生活没什么意思。

现在餐桌上常见的食物,在秦朝时期大部分都是不存在的。

秦朝时期的食物,不仅种类很匮乏,而且烹调技术单一,方式简单,做出来的食物,换作是现在的人根本就难以下咽,与现在的饮食差得实在太远。


粗劣的主食

今天的主食,不外乎就是大米与小麦,稻米脱壳加工成米饭,而小麦只要是磨成面粉制作各种各样的面食,其他的主食是比较少见的。

而在秦朝,可就没有这么好了,当时南方虽然种植水稻,可产量很低,只有贵族才能够吃得到米饭,而小麦虽然种植也挺多,却没什么人吃。

秦朝的小麦,仍旧以制作麦饭为主,并不是磨制成面粉制作面食。

麦饭实在太过于粗糙,很难吃,甚至于后来的人们,还习惯于用吃麦饭形容生活清贫。

事实上在古代,小麦的种植直到北宋时期,才真正超过了粟米,成为北方的一种主食,小麦在很长时间内,主要就是用于煮粥或者麦饭,面食的兴盛,也是从两宋才开始。


如果生活在秦王朝,那么可以选择的主食,也并不算少,除了很难吃的小麦与很难得的稻米这两种之外,还有不少其他谷物可以选。

最主流的就是菽与粟,也就是今天咱们说的大豆跟小米。

大豆的产量非常巨大,但是因为口感不好而且不好消化,因此在当时也是穷人主要的主食,稍微有条件的人家,往往都是吃粟米的。

秦朝的主食,也没有那么丰富,通常就是煮粥或者蒸饭,面食因为生产效率的关系,十分难得罕见,米饭也不容易见到,像是什么包子馒头面条之类,想都别想。


蔬菜与如今大不相同

现在的咱们能够吃到的蔬菜种类非常丰富,少说也有上百种,但是在秦朝,可没这么多。

比方说西红柿、茄子、黄瓜、南瓜、辣椒、生菜等等,这些蔬菜都是之后的朝代,从西域或者美洲地区、印度、欧洲等地传入的。

秦朝就有而且至今常见的蔬菜,也就是青菜、韭菜、空心菜、藠头、冬瓜之类。

除此以外,还有不少今天已难得一见的蔬菜,比方说葵菜、野豌豆、蒲草、白蒿、苍耳。

秦朝的蔬菜主要以野菜为主,还有少数种类的家庭种植,不仅种类很少,而且因为品种与现在完全不同,模样、品质也远远不如现在的,吃起来并不会多么好吃。


今天的菜肴,大多都需要经过各种精细的烹调与调味,需要很多的调味料,而在秦朝,原本就不太好吃的蔬菜,在制作方面就更一言难尽。

秦朝还没有出现“炒”的手法,其他的烹饪方法也大多没有出现,因为油与盐很难得,而其他的调料,主要就是各种酱,酸味来自于醋,甜味难得。

在烹饪蔬菜的时候,基本就是水煮,几乎没有其他。

不管是什么样的蔬菜,人们将其清理之后,通常就是切好,放进加了盐与酱的水中慢慢煮熟就这样吃,大部分都是水煮菜,偶尔会有蒸的。


在电视剧《神话》当中,赵高说秦朝没有西红柿是对的,但他随后就用铁锅炒菜,还在里面放辣椒,这完全就是在胡扯,因为秦朝也没有铁锅、炒菜,更没有辣椒。

秦朝人的饮食是十分匮乏的,主食与蔬菜都不是很好吃,而肉类的话,秦朝人吃的就非常千奇百怪了,秦朝并没有禁止吃牛肉的记载,也没有对于吃肉的限制。

在当时,只要有一定的条件,人们还是可以吃各种肉食。

贵族的餐桌上,往往都是猪牛羊、鹿肉、大雁之类,主要的烹饪方法就是烧烤或者炖煮,而寻常百姓们,几乎就是各种野物,比方说青蛙、鱼类等等,烹饪方法也一样。


整体来说,秦朝人的饮食大致上就是这样:

一,主食主要以粟米与大豆为主,小麦与稻米虽然有,但吃法与如今不同,秦朝的主食大多都是煮成粥或者蒸熟食用,非常不好吃。

二,秦朝的蔬菜品种与现在也有很大的差异,今天常见的蔬菜大部分在秦朝都尚未出现,而秦朝主要吃的很多蔬菜,如今已基本退出了餐桌,或者变成了药材。

三,秦朝的烹饪方式与调味都很单调,并不那么丰富,所以做出来的食物也不很好吃。

四,秦朝人吃的东西有许多都是很奇怪的,非常流行“酱”,秦朝时代有记载的酱就有至少一百七十多种,甚至还有用青蛙制成的酱,这也是当时饮食的特色。


好玩,说肉类肯定又有朋友不乐意了,因为要讨论到吃狗肉的问题,那个时候狗肉仍然是重要的肉类食物,只有皇帝贵族才能吃了牛羊啥的。还是主要说说主食和蔬菜吧。


先说主食,北方主要是小米,南方主要是水稻,再加上大豆,吃的方式基本就是煮干饭的方式。至于小麦也不是没有,但是基本上也是整粒吃,因为磨面的技术还不是很发达,所以能吃上面的其实也是少数。


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候的大豆还是作为主食来吃的,当然吃的方式也很粗放了,就是直接整粒吃,或者做成豆豉调味,至于说豆腐那是汉朝之后的事情了。想想吃一盆煮熟的豆子都觉得尴尬,还好那个时候没有大蒜,要不然,放出来的屁够大家受的。


蔬菜的情况不容乐观,因为张骞还没有去西域兜一圈呢,中国人只能吃自己的本土菜。那本土蔬菜都有什么呢?像荠菜、笋子、蕨菜这种类似野菜的蔬菜我们就不讨论了,这里只介绍那些大量种植的蔬菜。


首先,第一大蔬菜是葵,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冬苋菜,冬寒菜,这种今天已经极度边缘化的菜,在当时可是百菜之王。因为它们的叶子表面还挺糙的,剌舌头,还有点黏糊糊的像秋葵的汁液,喜欢的人是真喜欢,但是大多数人并不适应。后来被大白菜取代的菜。

接下来,就是生活在葵的阴影之下的一帮十字花科蔬菜,蔓菁,萝卜,还有白菜的祖先——芸薹都是那个时候的主力蔬菜。特别是古代称为“葑”的蔓菁,因为富含碳水化合物,不仅仅是蔬菜,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当做主食。只是在土豆进入中国之后,这种蔬菜就被遗忘了,直到近来又被翻了出来,冠上一个“卜留克”的大名,重新登场。

另外,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蔬菜,那就是葫芦对,那个年代的葫芦可是很重要的蔬菜。因为替代葫芦的南瓜、西瓜、黄瓜、西葫芦都还没有出现,我们就只能吃葫芦。并且发展出了专用的菜用葫芦——瓠子。

作为调料的蔬菜,我们今天都很熟悉了,比如大葱,生姜,藠头这些都是有的,只是还没有大蒜和洋葱,因为张骞还没有生出来呢。


那这些蔬菜都怎么吃呢?

有答案说吃麻辣锅,那是不可能的,首先花椒在这个时候还是祭品不是调料,要么就是装神弄鬼的象征物,根本就是吃的。再者辣椒还在南美洲睡大觉呢。所以不可能有麻辣烫这种烹饪模式。

主要就是煮着吃了,煮成羹或者菜粥,还有一大部分是做成腌菜(菹)或者捣成泥吃了,好吧,在没有炒菜技术队伍的时候这也不失为解决方案。

这个问题有意思,如今是一个吃货的时代,而作为一个美食大国,我们周围可以享受美食是五花八门。不过在先秦时期,中国人吃饭的花样并不多。

首先在先秦时代铁器还没有普及,当时是没有铁锅的,所以什么“煎炒烹炸”都没有。那时候贵族用青铜鼎做饭,布衣百姓用陶锅做饭,而烹调方式也非常单调,就是煮,大火煮。有钱人家可以煮肉吃,穷人就只能煮些菜叶吃。(青铜鼎就是古代用来做饭的,人们在下面架柴,上面煮汤)

先秦时期中国的蔬菜是非常单调的,像是西红柿、胡萝卜、茄子、辣椒、土豆、地瓜、香菜、菠菜、豌豆、黄瓜,这些植物在先秦时期通通没有,所以秦始皇是吃不到西红柿炒鸡蛋的,也吃不上拔丝地瓜,甚至吃不到辣椒。因为辣椒原产于美洲,明末才开始传入我国的。辣椒最初在我国是一种观赏盆景,直到清末川渝一代才开始大规模吃辣。到今天为止,四川人大规模吃辣的历史也就才150年左右,而传统的川菜是非常甜的,因为古代四川盛产蔗糖。

既然啥都没有,那么先秦时期的人吃啥蔬菜呢?

其实当时真没有多少蔬菜可以吃,当时的人主要食用的蔬菜有:茭白、荠菜、蕨菜、韭菜、芦蒿、茼蒿,这些菜我们今天已经不怎么吃了。(荠菜现在已经完全退出了常用蔬菜的行列)

如果你实在无法忍受天天吃水煮蔬菜,水煮肉的日子,那你也可以尝试去搞点烧烤。先秦时期烧烤还是比较流行了,你可以烤个羊腿,烤个牛蹄,这些都是没问题的,毕竟烧烤是人类最早使用的烹饪方式,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会炙烤食物了。(先秦时期烤羊腿应该是比较流行的)

标签

秦始皇时代人们主食蔬菜烹饪


相关文章列表

在这个民以"添"为食的时代,我们还可以吃什么?丨荐书悦读

在这个民以"添"为食的时代,我们还可以吃什么?丨荐书悦读

打开一本好书,如与益友交谈;看一本好书,如受良师教诲;合上一本好书,如与知己握别。“荐书悦读”一起寻找那些让你津津乐道的好书。闵行区融媒体中心携手闵行区新虹街道推出专题系列,将陆续邀请居住、工作、生活...


能说说你们家乡的主食是什么,有什么特色小吃?

能说说你们家乡的主食是什么,有什么特色小吃?

我的家乡是河南,家乡的主食是面食,特色小吃是河南烩面,蒸面,焖面,肉丝面,馍馍,油条,包子,菜馍,菜盒子,胡辣汤,黑米粥,小米粥,玉米粥,豆腐脑,烧鸡,麻辣烫,水煎包……。我的家乡在黑龙江省牡丹江的一...


这些蔬菜下锅前,记得焯水!

这些蔬菜下锅前,记得焯水!

炒菜之前,你会给菜“焯水”吗?在生活中有些蔬菜不用焯水,但有些蔬菜却自带“毒物”,不能省去“焯水”这一步骤。一起来学习→蔬菜中的“危险分子”草酸:草酸进人体以后,容易与体内的钙、铁等矿物质元素相结合,...


原来人们叫农民伯伯,现在为什么都叫农民工?

原来人们叫农民伯伯,现在为什么都叫农民工?

过去,什么叫法没见过?“工人老大哥”,本来先有农民。还有“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”。一时一样。要充分认识到是改革开放带给农民的红利,农民辛苦,既万安在家种田、种地、种粮食,为解决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作牺牲...


【烹饪秘籍】快速制作的细腻入味牛排,小朋友天天钟情!

【烹饪秘籍】快速制作的细腻入味牛排,小朋友天天钟情!

为了让孩子能长高点,每年春夏季节,我可没少给他买牛排!一直以为生鲜超市的原切牛排品质还不错,没想到朋友告诉我,其实大部分都是些边......


水果与蔬菜:替代与限量,儿童营养不容忽视

水果与蔬菜:替代与限量,儿童营养不容忽视

水果营养丰富,美味可口,不仅深受人们的喜爱,在膳食宝塔中也占有重要地位。孩子们都喜欢水果,吃一大盘也不在话下。有些孩子不爱吃菜,......


友情链接